对比曾出现的7个超级大国:中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?

九州网站打不开怎么办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九州网站打不开怎么办 > 新闻动态 > 对比曾出现的7个超级大国:中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?
对比曾出现的7个超级大国:中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35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随着历史的发展,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形态——超级大国。

在过去的六百年里,全球范围内先后崛起了七个超级强国,从最早的葡萄牙到现在的美国。

崛起时迅猛异常,衰败时转瞬即逝。

近年来,中国发展势头迅猛,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与日俱增。这让不少观察家认为,中国极有潜力成为继美国之后,世界格局中下一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强国。

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到底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?

看看历史上那些强国的崛起和衰落,或许就能明白我们想知道的答案!

【伊比利亚的先声】

开启航海时代序幕的,是位于欧洲西南角的葡萄牙这个小国家。

伊比利亚半岛,也就是现在葡萄牙所在的地方,最初是由凯尔特人居住的,他们是欧洲三大主要民族之一。

后来罗马人占领了这片区域,建造了许多城市。随着罗马帝国衰落,东欧的西哥特人接管了这片土地。

公元700多年,阿拉伯人展开大规模扩张,他们穿过直布罗陀海峡,彻底击败了西哥特王国。

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,这个地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持续着激烈的冲突。

终于到了12世纪,教皇号召十字军东征,西边的基督徒们抓住机会反攻,把阿拉伯人赶走,建立起好几个小王国。

像历史上的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这些地方就是例子。

葡萄牙原本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赐给女婿的一片领地,后来这位女婿的儿子干脆自立门户,让葡萄牙成了独立的国家。

那时候,人们并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,各国之间的联合与分裂都是司空见惯的事,所以卡斯蒂利亚没多想就同意了。

葡萄牙紧挨着大西洋,拥有众多优质港口,恰好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商业往来的枢纽位置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它成为开展贸易活动的理想之地。

经过几百年的积累,他们不仅攒下了巨额财富,还在造船、航海、天文、数学、几何等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拥有了相当深厚的知识储备。

人总是贪心不足,骑着骡子想着骏马,当了宰相还想着当皇帝。

葡萄牙也开始追求发展了。

葡萄牙的境况有点尴尬,它正好卡在北海——波罗的海贸易圈和地中海贸易圈之间,像个交通枢纽。

那时候在北海地区,有个地头蛇叫汉萨同盟,他们是一帮既会做生意又能打架的狠人,具体怎么回事咱们后面再详细聊!

威尼斯牢牢掌控着地中海贸易的航线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它都是这片海域无可争议的统治者。

葡萄牙权衡利弊后,发现两边都不好得罪,于是决定另辟蹊径,避开威尼斯掌控的地中海航线,直接与东方盛产黄金和香料的地区建立贸易联系。

这正是推动大航海时代开启的根本力量。

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封锁贸易路线,迫使欧洲人不得不寻找新航道的说法,根本就是无稽之谈!

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依赖贸易为生,切断商道无异于自断生计。

按照这个想法,1418年葡萄牙人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寻找贸易路线。他们一边探路,一边抢掠当地居民,得到了大量黄金、象牙和香料。后来,他们给这片地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,叫"黄金海岸"。

1497年,达伽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,开辟了一条直达亚洲的新航路。这一发现让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。

葡萄牙人在航海探险时,面对弱小的国家就肆意掠夺,碰到强大的对手就转为贸易往来,靠着这种灵活的策略赚取了巨额财富。

顺便提一下,最早尝试打开中国大门的其实是葡萄牙。

然而在1521年的屯门海战中,葡萄牙人被明朝军队打得落花流水,最后只能老老实实在澳门安顿下来,专心做买卖了。

葡萄牙这个国家没啥大志向,整天只盯着那些贵重的玩意儿,比如黄金、象牙、香料、丝绸和瓷器,净想着怎么搞到这些值钱的东西。

充其量不过是个放大版的威尼斯罢了!

和葡萄牙一样,西班牙也没能挺住。看到邻居葡萄牙大发横财,西班牙也眼红心热,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。

然而那时葡萄牙已经控制了去东方的海上路线,西班牙人只好效仿邻居,采取了迂回策略来实现目标。

1492年,哥伦布受命横渡大西洋,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。

印度没找到,却意外发现了新大陆,还碰巧找到了美洲的银矿,这让西班牙一下子发达起来。

西班牙始终没有忘记寻找印度的目标。1519年,他们再次派出麦哲伦展开航海探索。这次航行穿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,最终成功与东方国家建立了联系。

从那以后,西班牙不仅抢走了葡萄牙在亚洲的高端商品生意,还掌握了美洲银矿这个强大的经济武器。

强权又进一步巩固了地位!

那时候,西班牙由哈布斯堡家族掌控。这个王朝靠着结亲,把一大片地盘都弄到了自己手里,像现在的西班牙、荷兰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卢森堡、奥地利,还有德国南部这些地方,都归他们管。

1580年,它通过吞并葡萄牙继续扩张,帝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。

然而,盛极必衰,到了1581年,原本属于西班牙的财源重地尼德兰宣布独立,这一事件给西班牙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!

美洲的银矿仍在持续开采,白银如血液般流淌,西班牙的国力依然强盛无比。

西班牙毫无危机感,在欧洲四处扩张,俨然一副强势霸主的姿态!

多个国家正加速结成对抗霸权的联盟。英国、法国、俄国、荷兰、奥斯曼帝国以及德意志北部各邦联合起来,共同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三十年战争。

国家陷入长期战乱难以脱身,国库亏空不断刷新纪录。

祸不单行,美洲白银储量告急的噩耗恰在此时传来。

有没有可能放弃欧洲大陆的争夺,专心做个海上霸主呢?

西班牙原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,可没想到自家叛逆的尼德兰早已暗中准备,随时准备反咬一口。

1640年,西班牙和荷兰在唐斯海域展开激战,西班牙海军遭遇惨败,舰队损失殆尽,此后元气大伤,一蹶不振。

荷兰掌控了海洋的主导权。

【持剑经商模式】

荷兰,也被称为尼德兰。

地处中欧和西欧接壤的平原地带,这里不仅是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,同时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。

荷兰虽是小国,实力有限,历史上总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,处境颇为艰难。

按照常理来看,这样一个国家想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然而,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实在让人难以抗拒!

在12世纪中叶,为了抵御海盗的侵扰,北海和波罗的海一带的商人们联合起来,成立了一个既做生意又负责防卫的组织,这个组织被称为汉萨同盟。

他拿起宝剑,走上了经商之路,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。

没过多久,汉萨同盟就意识到,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能保护自己,还能帮他们抢占更多的生意机会。

这个念头一出现,立刻就像脱缰的野马,再也收不住了。

他们动不动就动用武力,强迫做生意的城市改变规则,减少税收,压低原料成本,独占商业利益,同时打压行业组织和同行对手。

这个联盟的实力越来越大,不仅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,还能自主处理外交事务、执行法律、管理行政,甚至有权决定是否发动战争或签订和平协议!

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?

这确实是东印度公司的雏形,荷兰人正是参照它的组织形式,创立了荷属东印度公司。

英国人看到别人这么做,自己也跟着学,成立了英属东印度公司!

然而,汉萨同盟的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反感,最终遭到欧洲各国君主的联手打压,从此元气大伤,再也没能恢复昔日的辉煌。

荷兰也是靠着北海做生意的国家,原本打算加入汉萨同盟,但人家看不上它,直接把它挡在了门外。

汉萨同盟解体后,欧洲各国将这一带的贸易业务全权交由荷兰人经营,这为荷兰后来的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,荷兰同样渴望从海外殖民活动中获取巨大财富。

这玩意儿它搞不定啊!

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与阿拉伯人长达百年的对抗中,逐渐形成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制度。这种体制让他们能够迅速积累国家财富,为开展大规模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像哥伦布、麦哲伦、达伽马和恩里克王子这些人,其实都是靠着王室提供的资金支持才敢冒险出海的。他们就像是拿着皇家赞助的商人,去探索未知的世界。

荷兰的国王权力有限,国家的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商人手里。

怎么才能把商人的钱变成我的资本呢?就这样,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了!

荷兰人通过发动全体民众共同投资,最终成功击败了西班牙,赢得了至高荣誉!

东印度公司那种一边做生意一边动武的做法,后来被他们带到了世界各地。

它不像西班牙那样总想在欧洲大陆搞事情,只专注于做个二道贩子,安安稳稳地赚点差价。

俗话说“不怕贼来偷,就怕贼惦记”,荷兰人的家门口就有一位心怀不轨的“邻居”,那就是不列颠,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。

大英帝国其实就像个放大版的荷兰,它的王室权力同样不够强大。

因此,英国直接照搬了荷兰的金融体系和东印度公司的运营方式,大力鼓励民间参与,甚至还授权他们进行海上劫掠。

英国仿制的东西想要打败荷兰的正品可不容易,毕竟荷兰在这方面起步早,优势明显。

眼下,荷兰人已经牢牢控制住了黄金和香料这类高档商品的买卖。

英国从海外殖民地掠夺的主要是棉花、蔗糖、橡胶和木材等工业原材料。

未经制造环节处理,这些物品很难在市场上获得高价值。

面对这种形势,英国不得不全力推动本国工业的进步,即便这意味着要压制来自印度的更优质且价格更低的产品。

本土水运发达,煤炭和铁矿储量充足,这些优势共同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。

彻底终结了荷兰人在历史上的主导地位。

【新殖民模式】

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,彻底改变了世界霸权的游戏规则。

过去荷兰、西班牙、葡萄牙这些国家想要称霸世界,只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,控制住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就能实现目标。

如今情况变了,谁能称霸世界,关键要看谁的工厂厉害,而不是谁的海上商路多。

工业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?

材料、制造基地和销售渠道!

生产产品离不开原材料,加工材料需要工厂支持,而卖出商品收回成本、实现盈利则依赖于市场。

掌握这三点,就能称霸世界。

过去,葡萄牙、西班牙和荷兰只需占据殖民地的几个关键港口,就能牢牢掌控主导权。

对于那些远离海岸的殖民地腹地,他们压根提不起任何兴致。

如今情况不同了,你得占据广阔的内陆地区,才能获取那里的资源,同时把你的商品卖到这些地方去。

欧洲大国开始在全世界抢占殖民地。

按照这种发展方式,英国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工业实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领地,本应能够长久维持霸权地位,成为无人能敌的世界霸主。

英国人的做法简直是自找麻烦!

1848年,欧洲大陆上,工人们纷纷行动起来,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激烈的革命浪潮。

面对民众的不满情绪,英国的资本家们被迫让步,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条件和薪酬水平。

这些有钱人越想越觉得亏,心里憋着一股火,怎么也不愿意让普通人占了便宜。

斗不过你我还跑不过吗?工厂一搬迁,看你还能拿我怎么样!

去哪儿呢?美国隔着太平洋,略显腼腆地招了招手。

就这样,英国开始了长达50年的产业大搬家。他们彻底放弃了制造业,转而一头扎进金融行业,整天盘算着怎么把钱投到美国,好从那边赚取丰厚的利润。

唉,这场景怎么这么熟悉呢!

美国人没有海外领地,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吧?英国人心里这么琢磨着!

虽然美国没有海外殖民地,但它拥有全球最丰富的自然资源,连俄罗斯也自叹不如。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,美国无需依赖殖民地来销售产品,就能实现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
德国同样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选择,与美国并列为重要目的地。

德国鲁尔区拥有欧洲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,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再加上广阔的欧洲大陆市场,这里自然成为了工业成长的理想之地。

德国在海外殖民地和市场体量上都比不上美国,这种差距让它按捺不住,率先向英国发起挑战,企图抢夺更多利益,最终却遭到了沉重打击。

美国始终坚持到最后才采取行动。

英国不惜巨大代价压制了德国,但自身也因此遭受重创,实力大不如前。

美国本土的发展几乎到了极限,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自己曾经的海外领地。

尽管实力有所下降,但英法在国际事务中仍具影响力。在巴黎和会上,两国联合抵制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主张,导致美国的提案未能通过,最终空手而归。

德国虽然战败了,但也没闲着。为了绕开《凡尔赛条约》的限制,他们想了个办法:帮苏联建工厂,以此来换取武器。

最后,他们成功掌控了欧洲一半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,势力达到了顶峰。

欧洲石油资源匮乏,工业体系面临瘫痪风险,德国被迫对苏联采取侵略行动,最终因过度扩张军力而走向覆灭。

不得不说苏联这个国家,它的工业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,而且自然资源也特别丰富。

更神奇的是,它实行的是计划体制,完全不需要市场机制,也不存在生产过多的问题。

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争夺霸权的实力!

然而,它最终输给美国的原因在于人口不足。随着工业发展越来越先进,生产链条会变得更复杂,所需的工人数量也会大幅增加。

西方国家和其追随者,加起来有大约四到五亿人从事工业生产,而苏联的全部人口才2.86亿。

多年的战争让太多人投身重工业,导致轻工业和农业人手不足,负担沉重。

这两个行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,时间一长,肯定会让群众感到失望。

如果不是这样,叶利钦那帮人怎么可能得手?

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,简单看看工业、资源和市场这几个关键因素就能得出结论。

我们这边有多少人?



上一篇:20万块GPU“砸出”地球最聪明AI,马斯克赢麻了?
下一篇:广西又崛起一个一线城市,很多大企业纷纷落户,民间有小香……

Powered by 九州网站打不开怎么办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